喜报:邵逸夫医院蔡秀军教授主持项目——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2023年度主题案例圆满结项
近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正式公布我院蔡秀军教授团队《对口帮扶新模式助力优质微创医疗资源区域协调发展》的主题案例项目顺利完成结题验收。项目成果中的四篇案例悉数通过权威专家评审,并将按程序正式收录入库,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鲜活素材和典型示范,对推动医学教育内容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近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正式公布我院蔡秀军教授团队《对口帮扶新模式助力优质微创医疗资源区域协调发展》的主题案例项目顺利完成结题验收。项目成果中的四篇案例悉数通过权威专家评审,并将按程序正式收录入库,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鲜活素材和典型示范,对推动医学教育内容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提出要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加强道术、仁术、学术、技术、艺术的教育,推动医学教育从"技术本位"向"全人教育"转型。 为响应这一国家战略,我院杨瑾、王筝扬、黄翯团队在本科生教学中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础,凭借其卓越的医学人才培养创新成果—“四前移、三融合”助力MediCINE+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荣膺浙江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成果精准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对新时代医学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具有“医者初心、关爱之心、好奇之心”的“三颗心”医学人才为核心目标,成功构建了一套富有前瞻性和实效性的育人体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微创技术是提升医疗质量的关键,但其发展面临传统培训模式效率低下且区域资源分布不均双重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蔡秀军、杨瑾、虞洪团队创新提出“三维一体、四元合力、五段进阶微创外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该成果以医学教育现代化为导向,系统性破解传统医学教育“技能断层、思维缺位、评价单一”三大痛点,打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微创外科人才培养"浙大范式",为我国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标杆。我院凭借该创新成果荣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的精心指导与鼎力支持下,由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省医师协会及省住培管理质控中心联合主办的浙江省首届住院医师叙事医学演讲竞赛(决赛),于2024年8月26日在杭州圆满落下帷幕,地点设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浙大邵逸夫医院报告厅。
2024年8月22日,第三临床医学院青年教师竞赛——教学创新决赛圆满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激情与创意的季节,来自医学教育领域的专家与青年教师才俊汇聚一堂,共同探索医学教学的新模式、新路径。本次决赛旨在为我院培养一流医学教学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紧扣高质量医学教育体系建设的主题,深入推进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加速新医科建设的步伐。同时,大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精心打造医学教师教学创新的标杆展示与交流平台。
近日,我院内科住培基地的肝病感染科成功举行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教学活动——“人机大战”,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AI)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和潜力。此次活动以问题式引导学习的形式展开,本次活动的亮点是:当在教学活动中添加大型语言模型如ChatGPT,观察会催化医学教育产生何种独特效果。
经过为期3月的在线自主学习结合工作坊的混合式培训,我院首批30位参加由Mayo Clinic医学和科学学院与教育办、国合办共同发起高级医学教育师资培训的临床教师顺利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