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教学动态
教学动态

我院研究生微创教学团队荣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25-08-20 215

授课支架.png

门诊.png动物房2.png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微创技术是提升医疗质量的关键,但其发展面临传统培训模式效率低下且区域资源分布不均双重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蔡秀军、杨瑾、虞洪团队创新提出“三维一体、四元合力、五段进阶微创外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该成果以医学教育现代化为导向,系统性破解传统医学教育“技能断层、思维缺位、评价单一”三大痛点,打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微创外科人才培养"浙大范式",为我国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标杆。我院凭借该创新成果荣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创新引领:构建新时代微创外科人才培养新范式

面对全球微创外科人才培养的共性难题,以我国微创外科领军人物蔡秀军教授为首的创新团队,依托国家级微创医学学科平台,首创以"三维一体"为培养目标,"四元合力"为引领,"五段进阶"为路径,通过深度融合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了全链条的育人体系,实现了从传统"师徒制"向现代化"数智赋能"培养模式的跨越式升级,开创了微创外科人才培养的新纪元。

育人成效:培养新时代医学领军人才

该体系实施十年来,育人成效显著。培养的300余名外科研究生中,临床能力卓越,26人次斩获国家级、省级微创技能大赛重要奖项;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累计发表SCI论文400篇,其中影响因子10分以上31篇,5分以上51篇,多项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IF 30.849)、Molecular Cancer(IF 27.4)等国际顶级期刊。毕业生中涌现出50余名微创外科学科带头人,遍布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多人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项目支持,成为推动我国微创外科发展的中坚力量。

示范引领:打造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中国方案

该成果已在全国80余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覆盖7600余名研究生及青年医师,入选教育部主题案例,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典范。相关经验发表教学论文22篇,其中教学SCI论文12篇以上,累计影响因子逾90分。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微创培训高级研修班,为全球20个国家培养176名微创外科人才,获得国家卫健委高度评价:"为中国微创外科技术和专业发展赢得了国际声誉"。创新实施的"西进战略"精准帮扶新疆、贵州等偏远地区,有力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入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主题案例

专家评价:开创医学教育新格局

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外科专家委员会总干事姜可伟教授指出:"该体系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可操作性,为我们微创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浙大方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Machairas教授盛赞:"这其为青年肝胆外科医师建立的规范微创手术培训项目无疑将影响未来外科的实践。"


2a0e5d91b1bd520e954158698598fb94.jpg\e89931716f75052fbbddd0e27a02947.jpg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